Christian Parenting Articles    

separation anxiety
导航目录


夫妻关系

属工关系

Search with Google

联络Alan

Faithlink - Parent Zone :: December 2007
By Alan S.L. Wong


我有一个三岁大的女儿,我独自抚养她。最近,我把她托给一个幼儿中心。当我把她带到中心时她似乎能离得开我。但是,她的老师告诉我她在幼儿中心一直背着书包和水壶,不肯放下。这让我很担忧。

你的女儿拒绝放下包包和水壶,或许表明这些(她熟悉的)东西能给她安全感,在新环境中给她安慰,她抱着它们没什么不正常。一旦熟悉了幼儿中心,熟悉了老师和其他孩子,她就能如你所愿放下她的包包和水壶了。

当然,你还是可以帮助她。

  1. 给她讲讲故事,特别是你小时候的故事,告诉她耶稣怎样来保护你安慰你。

  2. 跟你讲《马太福音》14:22-31的故事,彼得在水上行走时溺水了,耶稣怎样救了他。如果你能找到一本《儿童圣经》拿着图画跟女儿讲这个故事的话,就太好了。如果你没有这张图,可以跟我联络。

  3. 找到她能放下包包和水壶的地方,每天带她去,教她放好这些东西。如果她不肯,不要逼她。多些耐心,把她交托给主,为你和你的女儿祈祷。

    你要专心仰赖耶和华
    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,
    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认定他,
    他必指引你的路。
    《箴言》 3:5-6

  4. 如果你觉得她拿着包包和水壶妨碍她参与幼儿中心的活动,你可以考虑一些替代品,如带十字架的手链或者把一张你的塑封照片放在她的口袋里,让她能腾出双手。
尽管你的女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“分离焦虑”,这种情况还是可以这样解释:对你的女儿来说,放下包包和水壶就表明她很乐意呆在这儿。她不肯放下她的东西其实是在告诉别人“我要回家”。她可能怕你不回来接她。

如果她能认识数字1到12,你可以指着幼儿中心的时钟(我相信那儿有),这样告诉她:“长针指到12,短针指到6(就是傍晚6点)的时候,爸爸就会来接你,我们一起回家。”你也可以跟她讲讲幼儿中心一天的活动安排,告诉她做完这些活动后你就会回来接她。你必须坚持这样做,直到她确信你会回来接她。



我的女儿17岁,她梦想多多但却不能付诸行动。我该怎么办?

富有热望梦幻是年青人的天性。我也曾有过许多事业野心,然而今天我却在做着与当初的梦想截然不同的事。你的女儿17岁,我敢肯定她还在上学。只要她能负起一个学生的责任,就留些余地,让她做梦吧。

我明白你希望能指导她。《箴言》22:29这样说:

你看见办事殷勤的人吗?
他必站在君王面前,
必不站在下贱人面前。

一个精通专业胜任工作的人更有发展空间。

帮助她具体落实某个梦想。问问自己,“她的梦想中,哪一个最合乎她现在的志趣和能力?”

接着要跟她好好谈谈,告诉她你想帮她实现那个梦想。问问她你能怎样帮她。例如:买些必要的装备,利用你的人际关系帮她联络相关人士等等,开始向着她的梦想前进。

做了这些后,只须问问她进展情况就行了,不要逼她,也不要唠叨。如果她放弃了自己的梦想,你也要接受现实。不要说,“我支持你实现梦想,你却浪费金钱。”就当作你对她的爱的投资吧。



我只有在晚上下班后才见到孩子,我怎样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增进与孩子的关系?

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是职业父母无奈的现实。这里提供几个可行的解决方案。

  1. 雇人打理家务,让自己能更多陪伴孩子。

  2. 充分利用晚上和周末时间。

  3. 与孩子们一起度年假。
你没有提及他们的年龄。因为你用了“孩子”这个词,我假设他们年龄小(不到12岁?)

跟他们一起做他们喜欢做的事。跟他们一起玩他们爱玩的游戏,进入他们的世界,感受他们的生活和喜恶。

如果他们玩腻了常玩的游戏,策划创造一些别的好玩的活动。我想到了三个主意。

  1. 把家中的灯全都关掉,拿出荧光棒。用床单和家具在客厅里搭一个帐篷,假装成一家人正在丛林里露营。

    把所有的“影子”都假设成你看到的各种动物,用荧光棒在“丛林”里探险、打猎。

    没有营火,露营活动就不算完美,把荧光棒堆成一堆就是营火了。现在你可以在“营火”上串烤蘑菇了。尽情玩吧!

  2. 天黑后到社区公园点起火炬进行探险,取代快餐店吃宵夜。

  3. 参加夜间旅行。
他们可能喜欢听你的童年故事,创造出一些难忘的记忆能增强你和孩子的关系。

也许你的孩子已超过12岁了,这些活动还可行吗?和他们一同做他们想做的事吧,例如一起去看电影,聊聊天,聊聊电影,或者当天发生的事儿等等。

或许也可以跟孩子谈谈你的艰难,这样可以让孩子参与你的人生。同孩子谈谈你的弱点和失败,也允许他们失败。这也能让他们确信,你的爱是无条件的。

在整部《圣经》故事里,那些忠实于神的主人公都和我们有同样的性情,有优点,也有缺点(《雅各书》5:17)例如:使徒保罗坦率地告诉大家他的过去的经历和卑微感(《哥林多前书》15:9《以弗所书》3:8;《提摩太前书》1:15)。保罗并不害怕别人看到他的真面目。

不过,告诉他们感受或事情时注意不要伤害孩子或配偶。